德蕾莎修女與『愛,直到成傷』




『 我們必需在愛之中成長,為此我們必須不停的去愛,去給予,直到成傷。

以非凡的愛去做平凡的事,而你所給予的,

不只是在你的生活中可有可無的東西,

你也將給予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或是你不想失去的、 你非常喜愛的東西。』


『心懷大愛做小事』 ﹐

『愛,直到成傷』;

『若果成傷,如是更好』。



德蕾莎修女與『愛,直到成傷』

文/ 李偉文      2006-07-12


  昨天
( 711 ) 上午,公共電視到診所來拍攝與訪問。這是感恩基金會與公共電視合作,將發起『感恩心生活運動暨感恩護照發行』,希望找一些不同行業或領域的人當公益代言人。
  宣傳短片要這些代言人講自己最感恩的人事物。這個活動基本上是好事,尤其在現代的社會人們只忙於追求物質的滿足,卻忘了最重要的感恩回饋與愛的力量凝聚,若能藉由這樣一個活動能喚醒社會大眾能知福惜福,常懷感恩心,對現階段台灣相信是非常重要的事。
  同時我這些年在從事自然環境的保護時,深深體會到、謙卑與感激,是人類與自然共存的關鍵。
  但是,麻煩的是,生平我最怕被人問到:「你最××的一件事(或一本書或一個人)」總是覺得生命歷程裏,很多因素互相影響,我實在很難也很不願意只舉一個人一件事。不過,製作單位既然這麼要求,我也只能配合在一分鐘左右表達完該講的。
  臨時想起多年前曾寫過一篇『愛,直到成傷』的文章,提到德蕾莎修女對於我這些年參與公益活動的影響。的確,德蕾莎修女以一生的奉獻形成的生命典範,每每在我疲累困頓、挫折沮喪之際,鼓舞了我,讓我有勇氣重新出發,她是我感恩的人。
  她提到的『愛,直到成傷,直到成疾』,更是令人警醒,尤其在這個時代裏,愛是一個已被人濫用的字眼,多少人已習慣用嘴巴來愛台灣,習慣用錢來買心安。是的,在這個世界裏,偽裝愛是如此的容易,因為沒有人會真的要求你給予。
  而且德蕾莎以一生實踐了她所說的以非凡的愛做平凡的事,這種『懷著大愛做小事』也給了我生命價值上非常大的啟發。
  後面附上前些年寫的『愛,直到成傷』及今年初寫的『一條簡單的道路』與您分享。
 

愛.直到成傷
(一)在愛中成長
 蕾莎修女講的這句話「愛.直到成傷」,在很多年前就在很多地方看到別人引用過,我一直都不太明瞭,總覺得「愛」是溫暖的,是愉快的,怎麼會到成傷這麼「痛苦」呢?
  最近看了一些她自己寫的文章,以及別人為她撰寫的傳記及仁愛傳教修女會中義工的描述,才真正瞭解到,為何必須愛到成傷,也因此讓我慚愧到夜不成眠。
她說:「我們必須在愛之中成長,為此我們必須不停的去愛,去給予,直到成傷。」「你的給予必得使你有所付出,而你所給予的不只是在你的生活中可有可無的東西,你也將給予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或是你不想失去的,你非常喜歡的東西。」
  因為,「在這世界裏,偽裝愛是如此容易,因為沒有人會真確的要求你給予。

(二)用錢買心安
  ──在這世界裏,偽裝愛是如此容易──這句話又清楚,又直接,對我們真是當頭棒喝。
  學生時代參加山地醫療服務隊,當時就在懷疑,一年去偏遠部落一星期二星期,到底有沒有意義?我們在服務別人還只是享受另類渡假或滿足做好事的虛榮感?
  偽裝愛是如此容易。看太多進了教堂就副聖潔兄弟姐妹和善親切的樣子,出了教堂又是一種你爭我奪的面目的偽教徒;我們周邊也有太多無所不為的狂徒,以為死前捐些錢給寺廟就可以立地成佛。就連平凡如你我,在為生活享受而汲汲營營,等到那一天覺自己快要面目可憎了,就捐個一日所得給某個公益團體,買到自己的心安,買到自以為做好事的光芒,於是又可以安安心心地享受自私的生活。
  是呵,偽裝愛是如此的容易。愛台灣,愛土地似乎成了政客到百姓的口頭禪,但是,你是否曾為了愛而付出,為了愛付出你珍視的東西,你不想失去的東西?
 
(三)從小乘到大乘佛教
  我從小就是個童子軍,到現在還是個童軍團服務員。童軍精神要求的先是自身的完善,從知識,技能到人格的完整具足,這一切都準備充分了,然後才是日行一善,人生以服務為目的。可是知識,技能到人格的要求很難有止境,因此,在整個童軍生涯中,不斷反省,總覺得好像少了點什麼。一直到後來成立荒野保護協會,在不斷的努力與付出中,才霍然開朗,原來一個是小乘佛教的獨善其身,一個是大乘佛教的為愛獻身。
  當我在這兩個團體都參與很多後,我才體會到,其實我們在不斷地付出中,在不斷地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各方面一定會得到提昇的。
  德蕾莎也這麼說:「只要你有慈悲心,就會愈來愈聖潔,從過去到現在,我從未聽過擁有慈悲心會走向墮落。我只知道,社會欠缺溫柔、仁慈時,便會有許多人迷失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四)忍不住與捨不得
有朋友笑我說這些年我寫的文章愈來愈像「勸世文」。這與我十多年來標舉「一生玩不夠」,強調「快快樂樂沒有壓力的做有意義的事」似乎心境愈來愈遠了。
其實這幾年來,我的確是相當認真地為公益付出實際行動,同時也大量地閱讀思索,也不斷地反省質疑自己,從許多實際地體會中,實在忍不住希望與朋友分享,也非常捨不得許多好朋友仍然「在外徘徊」。
德蕾莎修女說:「我們擁有越多,我們所能給的就越少。」我認為,一生過去,我們生命中真正能留下來的東西,是自己給出去的而不是積聚累積的物質。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說:「一個人死掉之後,還留有財產,是一件非常可恥的事情。」
讓我們在愛中成長,讓我們以非凡的愛去做平凡的事
後記:這篇文章寫成之後,猶豫要不要發表,因為實在太像傳教的訓詞了。不過考慮再三,還是抱著野人獻曝的心情來告訴朋友們,因為實在看到周遭有太多朋友,不管在能力才幹,閒暇時間,物質生活……各種條件都遠比荒野伙伴們還富足,可是卻仍然在尋找生命中的意義,覺得非常可惜。
其實荒野保護協會中,已經有許多人因為愛,付出實際的行動。不只是錢,我們並不在乎錢,因為現代人時間更可貴,荒野中己有許多伙伴付出時間當義工,每個伙伴也都在付出中得到成長,得到快樂。期盼你也一起加入我們。
 
一條簡單的道路             
  這兩年,在許多不同的場合演講或座談,不時就有朋友提出相同的問題:「你在這麼多年的社會參與中有沒有碰到挫折?你怎麼處理挫折?」
  很奇怪的,不管是什麼對象,荒野志工訓練、公務員晉階訓練,一般民眾、學校老師或家長,都會問到這個問題。看來「挫折」或許是現代人生活中相當大的困擾,以及必須常常面對的。
  我想,挫折大約來自於三個方面,一個是體力一個是能力,另外一個是精神壓力
  所謂體力是「想做,該做的事太多」沒有時間,也沒有經常熬夜的體力,因此就形成挫折感,這種挫折來自於:「有能力做好,但是卻沒做好」的自責。
  另一個挫折的原因來自於能力不夠,現在大部份的工作或任務往往非常複雜,牽涉的層面很多,我們若是沒辦法處理得圓滿時,當然有挫折感。
  另外精神方面的挫折,往往以無力感灰心來呈現。無力感往往源於想達到的目標太過於龐大,或者問題癥結是體制,是現代的社會結構與生活方式,因此個人再怎麼努力,似乎看不到具體成效所產生的無力感。
  至於灰心,是最常見的,只要在做事的過程中,碰到別人冷漠的對待,伙伴的誤解,甚至其他單位或團體的批評或中傷,都會使我們灰心。愛爾蘭有句俗語:「一個人不會被累死,只會被煩死。」因為體力的透支或能力的不足,都有機會瀰補,只有來自於精神上的壓力,會真正折損一個人。
  我想,從事社會運動或在公益團體當志工的朋友,常常會有「理直氣壯」的態度,往往因為「我又出力又出錢來做好事」,所以對於別人的誤解,甚至批評或中傷會特別敏感。我自己在公益團體當志工已有二十多年,早些年常常情緒會因為別人的冷嘲熱諷,或者有意無意的曲解或中傷而氣憤而難過。
  這十年來,我手邊常常放著一本書,當自己情緒低落的時候就重新閱讀,來提醒自己鼓舞自己。這本書是立緒出版社的「一條簡單的道路」,介紹德蕾莎修女的質樸之道,書中有一段聖方濟的祈禱詞是我抄錄成座右銘的:
    「神聖的主啊!求禰使我
              不求他人安慰,只求安慰他人;
              不求他人諒解,只求諒解他人;⋯⋯

              不求他人愛護,只求愛護他人。
               因為
               在施予中,我們接受施予;
               在寬容中,我們得到寬容;
               在死亡時,我們生於永恆。」
     另外書中也列了一段文字:
   「如果你做善事,人們說你自私自利、別有用心,
不管怎樣,總是要做善事;
如果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被遺忘,
不管怎樣,總是要做善事;
如果誠實與坦率使你易受攻擊,
不管怎樣,總是要誠實與坦率;
如果你耗盡心力的努力可能會白忙一場,
不管怎樣,總是要努力;
將你所擁有最好的東西獻給世界,即便你會被恥笑,
不管怎樣,總是要將你所擁有最好的東西獻給世界。」
          這兩段話,是我克服灰心沮喪的武功秘笈練功心法,野人獻曝與伙伴們分享。
 
 
 
 
★延伸閱讀:
一條簡單的道路:德蕾莎修女的質樸之道
Mother Teresa : a simple path
作者:Lucinda Vardey/著
譯者:高志仁,曾文儀,魏德驥
出版社:立緒
出版日期:1996年02月01日
ISBN:9579935955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