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形治療法


 

真實的活著,意味著個人選擇對自己誠實的方式生活,面對我們是自由的,且需要為自身的狀況負責,以及人終將面對死亡,而無任何的自我欺瞞。~Fritz Perls

 

完形治療法


何謂完形?

完形 (Gestalt) 是德國字,原意為形狀、圖形。完形一詞、源自一群研究知覺的德國心理學家,他們發現,人類對事物的知覺並非根據此事物的各個分離的片斷,而是以一個有意義的整體為單位。因此,把各個部份或各個因素集合成一個具有意義的整體,即為完形。

此外,就『形與景』的角度而言,能將目標物從周遭的背景環境中區辨出來,將注意力集中在目標物上,明白的辨別出它與背景環境的界限,亦是形成『完形』,即形成『背景』與『形』的意思。

Perls 曾對完形下過一個解釋:『完成乃是一種形態,是構成某事物的個別部份的一種特定組織。完形心理學的基本前提是,人類本質乃一整體,並以整體(或完形)感知世界,而不同事物也唯有以其組成之整體(或完形)方能被人類瞭解。』
 

Frits Perls

完形治療學派為 Perls 所創立, Perls 在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便是將佛洛依德的心理的理論和身體的理論統整為一。

*思想史上的地位
Perls 為身心分離的傳統思想譜下休止符,他認為身體與心理是整體的,若只是解開心理的封鎖無濟於事,因此完形治療強調『身體的活動』。例如: Perls 常問來談者『你想做什麼?』『我想吐痰、痛罵一頓』, Perls 會說『那就吐呀』。當來談者吐痰、謾罵、咬人時, Perls 認為即是一種治療,因為把內心所想付諸實現,為生理層面的重新架構。
 
因此, Perls 在思想史上重要的一件事,即是他把身體帶進治療的領域裡,這可說是對佛洛依德精神分析學的心理主義之反動。
 
Perls 特別重視『身體感覺』或『身體語言』,在這之前的心理治療,語言是『形』,身體『背景』, Perls 恰恰相反,語言『景』,身體『形』,他認為語言意識性高,容易撒謊,身體卻是潛意識的。潛意識比意識更誠實,察覺『身體的感受或非語言的表現』,更能成為『真正的自己』。基於此完形治療法主張放棄理性,去傾聽身體的感覺。


理論發展

『完形治療』理論乃 Perls 所創立,主要是奠基在完形心理學的理論上。

完形心理學:
由魏泰邁、庫勒與考夫卡所創立,強調行為是有組織的統整的整體,而非特殊分離的部份,即構成整體的部份不能被分開的瞭解,這種行為的整體就是完形。
  
完形心理學強調『全體大於部分的相加總和』,即全體並非把各部集合而成,全體是超越部分的。
  
例如:水(全體)是超乎氫(部分)、氧(部分)的存在;欣賞名曲時,不是聽到分散的音符,而是連續的音符、速度、音調和強弱的統整體。所以,整體被界定為部份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賴的,基於此,分析永不能提供整體的了解。

完形心理學的重點原本在闡明人類知覺與學習的歷程,因此,完形治療法和完形心理學是有所不同的。 Perls 就摘取了其中對心理治療有意義的部份,作為其治療法之基礎。如下所述:

一、有機體有追求完整的傾向:一個不完全的完形就會引起注意直至完形出現和穩定為止。

二、有機體會依照其當前之需要,完成其完形。 Perls 認為要滿足需要,就必須形 成完形。

三、有機體的行為是一種整體,大於部份的相加總和。

四、有機體行為含意要由其生活整體的內涵中去了解。如對人的認識,不能將人抽 離環境 (整體)來看。

五、有機體透過形與景之原則、了解其所處環境。

此外,由於現象學上所指的現象,是指“個人憑感官所知覺到的立即經驗”而完形治療深信『當事人對環境立即的覺察,而不去推論一些形成某一行為的原因。』所以,完形治療是現象學取向的。又因為該治療法的基礎是此時此地,因此也是存在取向的。

在完形治療中,『覺察』、『責任』、『自由、選擇』是很重要的三角關係,即察覺力愈強,自由的可能性愈大,而自己應為自己所做的決定,行為負責。此即存在主義的味道。

而在完形治療中,所採用的一些名詞,諸如『投射』、『內化』、『壓抑』...等,是源自精神分析的,故完形治療學派可說是受到許多學派的影響。


*完形的禱告

我就是我;你就是你。
我做我的事;你做你的事。
我不是為了實現你的期待而生活於這個世間;
而你也不是為了實現我的期待而生活於這個世間。
你就是你;我就是我。
偶然,你我若相遇,那是件非常值得高興的事;
若無法相遇,也是件無可奈何的事。


*超越波爾斯

「我做我的事,你做你的事」。
然而,如果僅於此,
我們的情絲即將喪失。
「我活在這世界上不是為了你的期待」,
然而,我情願為無法取代的你的存在而喝采,
我也願意接受你為我而喝采。
當我們彼此有了心理與心理的接觸時,
才能高喊:我存在於此。
如果喪失與你的情絲,
無異喪失了我自己。
我們的內心互相接觸,並非偶然,
只因彼此付出全付精神,誠摯地企求,
才能使兩顆心在一起,
絕不是任憑事情一直流轉,
內心有所期待,兩顆心才能有所接觸,
萬事萬物都發自我心,
然而,不能以發自心理就感到滿足,
真理唯有在我和你共存時才能存在。

 

 

本文轉載出處:Return Home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