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文/ 張盈瑩 Cathy Chang

文章出處:【梅翠亞能量中心】http://tw.myblog.yahoo.com/austcathy


如果說人間有菩薩、天使、成道者、開悟者,我認為指的就是像陳樹菊女士這樣的人。堅守做人之本分,無我之心,慈悲捨得,知足於當下,親身體悟實踐真理在他們生命中的人。雖然陳女士沒有唸過甚麼書 (但緊抓頭腦裡的知識往往是成為我執的弊障成因),但她散發出神性的愛與光明,並且將無條件的愛落實在生活中實踐。有人會認為是因為她沒結婚生子,所以她沒有家計負擔才能將所有賺得的錢全部捐出去做善事;或許這是事實,但在真實的實相中,“愛”跟有沒有結婚生子、跟有沒有家計負擔是無關的。我無私地愛我的先生、妻子、小孩,因為他們是我的家人,所以我必須努力賺錢,奉獻心力照顧他們;但我是否也同樣可以無私地愛任何人,縱使我不認識他們,縱使我賺的錢有限。


當“人性自我”跟 “自性高我”合而為一時,那永遠存在於 “當下的覺知”,就是我們的神性。那份潛伏的、持續不斷的覺知力就是內在的神性之光,不再有二元分別的意識。你會發現到這樣的人是內外一致的,他們的生活不會自相矛盾,他們帶著高次元的意識能量還會提升影響到所有眾生之間的關係。


我們必須理解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因緣業報 (生命中出現的機緣與挑戰),所以很多人在無明的生活裡反覆痛苦、煩惱,不知如何面對自己與他人之間的關係,也不知如何面對自己與家庭、金錢、工作之間的關係。對此,我們要能感同身受,因為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也就是因為不完美所以我們才要來到這世間學習、修練及精進。因此,我們必須先要無條件的愛自己,了解到自己的不完美、自己的一無所知,這樣我們才能謙卑、踏實、臣服地在生活中不斷學習及領悟。


接著當我們能夠體悟到心識的喜悅自在原來比物質的追求享受更為重要,內在和外在不再分裂,主體與客體不再二元對立,觀者與所觀之物同為一味時,自性 (大我) 便從你之中升起。我們將體會到眾生與自己是一個生命,是我們生命真正的共同體,沒有甚麼分別 -----  「你的生命事件縱使跟我的歷程不一樣,但我能感同身受你的苦,因為我跟你沒有甚麼不同。」


而當我們能在每個當下保持無念清明,白天清醒、有意識地生活,夜晚清醒、有意識地做夢、睡覺,每一天都猶如大死一番,不緊抓著過去的思想、情緒、事件,每天每時每刻宛如重生,身心靈及宇宙萬物意識皆為合一,我們無條件接納自己與他人的差異性,我們便是活在覺知的神性之光中,這就是慈悲的拔苦予樂。所以我們不僅要給予這個社會、這個世界物質濟助,更要從心靈、精神層面幫助自己與他人,讓大家得以喜悅、平靜、自在解脫。


 

以下摘錄近日新聞媒體報導陳樹菊女士的部分相關內容:


陳樹菊女士默默行善,將多年賣菜所得認養孤兒、興建圖書館,獲選時代雜誌今年全球百大最具影響力的英雄人物。


陳樹菊聊起自己的生活,曾經說自己最滿足的事,就是結束一天工作之後,吃一碗切仔麵,偶爾多點一道小菜犒賞自己。一天生活費不到一百塊,陳樹菊一點也不以為苦,因為她說,「只要把錢給需要的人,就會覺得很快樂」。


陳樹菊說,以前父親還在世的時候,就常常唸她,錢都捐光光了,是要拿什麼錢買菜?她會回嘴說,要買菜就到處翻翻啊,紙袋看看還有沒有一點錢,就拿去買菜啊。


陳樹菊說,自己的想法就是「積德不積財」,人生短短、什麼時候回去不知道(指過世),不然留那麼多錢是要給誰,還不如做點善事、積點德。


愛心阿嬤陳樹菊熱心捐款助人的故事,最近隨著她赴美參加時代雜誌百大人物表揚餐會,獲得媒體高度關注。「陳樹菊效應」也在社福界掀起「小額捐款」的驚人能量。


從十三歲開始賣菜,直到現在六十一歲,除了兩次生病外,沒有離開過,陳樹菊現在在意的不是生意,而是生活節奏被打擾之後,如何盡快恢復她賣菜、積蓄、行善的「日常生活」。


「每次幫助人家,那天就會很好睡。」沒有什麼大道理,來自台東的賣菜阿嬤陳樹菊簡單一句話,感動了現場所有媒體,也讓站在她身旁的政治人物們相形失色。靠著五元、十元的賣菜收入,陳樹菊儉樸一生,散發的不只是台灣之光,更是人性之光。

 

(文章歡迎引用轉載,請保留原文並註明作者與出處,感謝!)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