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13的文章

Cathy靜心語 - 功力加速度

圖片
(郭美蓉攝影作品) Cathy靜心語 - 功力加速度 文/ 張盈瑩 Cathy Chang 文章出處:【梅翠亞能量中心】 http://austcathy.blogspot.com 靈性成長需要修練功力加速度。那是因為宇宙高層次能量的振動頻率快又強,必須修練到讓身體細胞的運動速度變快、能量場變強,所有的體系得以提升並穩定,這樣在接引更高振動頻率時,自身的能量載體便能乘載大量的光,並且跟光的頻率速度和諧、一致,才能產生共振,發揮作用。 靈療師、靈性老師要療癒及提升群體,或在一段時間內療癒眾人都不會累,能量也不會耗弱,是由於與他人的能量場共振、合一速度快,療癒的深度就會越深,影響的幅度就越廣,效果就越好,這些都取決於功力加速度。 (文章歡迎引用轉載,請保留原文並註明作者與出處,感謝!© All Rights Reserved)

Cathy靜心語 - 修心養性,顧及整體利益

Cathy靜心語 - 修心養性,顧及整體利益 文/ 張盈瑩 Cathy Chang 文章出處:【梅翠亞能量中心】 http://austcathy.blogspot.com 身心靈各層次的提升,需要修心養性、顧及整體利益。 也就是修練你的頭腦表意識及靈魂潛意識,涵養你的性情,為整體利他著想, 這樣你的內在小孩 (靈性/ 靈魂/ 真我) 才能被滋養、成長茁壯, 自然就能回饋給自己更多的智慧、內在的資源以及宇宙無窮無盡的寶藏。

被誤解的大腦

被誤解的大腦 文章出處:新紀元周刊 第207期  2011/01/20 一般人認為人的想法來自大腦,大腦的思考產生了各種思維、意識或感受。不過早在1980年,科技界最著名的雜誌《科學》就發表過英國謝菲爾德大學校醫對數百個正常生活、甚至高智商的無腦人的觀察研究。 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埃克爾斯爵士更早於1978年就提出一個科研論點:人有一個獨立於大腦的「自覺精神」,大腦只是它的物質工具而已。他推測,人的肉眼看不見的「自我」,在物質大腦死亡後依然活著。 與現代人常說的「人用大腦思維」不同的是,中國古人一直認為思維是由「心」產生的,中醫常說「心主神志」。此「心」不同於西醫所指的心臟,而是與埃克爾斯所說的「自覺精神」、宗教與神話中的「靈魂」相類似。看來,「靈魂」這個遠古的認識,也許並不是荒唐的迷信。 大腦產生意念嗎? 脫離身體的頭顱還能運轉一星期,沒有大腦的人照常生活,這些現象說明什麼呢?或許,人的精神現象跟肉體並沒有必然的聯繫,精神是獨立於肉體而存在的一個自由生命體,誠如古人所說的靈魂。 我們每個人肩膀上都扛著一個腦袋,假如誰問一句「大腦真的必不可少嗎?」很多人會對這個問題嗤之以鼻。不過當今科技界最著名的雜誌《科學》在1980年12月發表了列文(Roger Lewin)寫的這篇文章,並講述了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神經學教授約翰.羅伯(John Lorber,1915~1996年)的一個研究成果。 當謝菲爾德的校醫在診斷一個數學系學生的一點小恙時,意外地發現他的頭部比正常人略大一點兒,於是校醫把他介紹到羅伯教授那做進一步檢查。這位學生成績優異,智商IQ高達126,當羅伯教授用CAT掃瞄檢查他的頭部時,驚奇的發現該生竟然沒有大腦!由於病情在西方被視為隱私,文章沒有透露學生的姓名。 大腦真的必不可少嗎? 正常人的顱腔裡左右都充滿了兩個類似圓形粉色豆腐、由大腦灰質和白質構成、具有很多溝回的大腦皮層(俗稱腦髓),一般大腦皮層有4.5釐米厚,並通過基底核與脊髓相連,而這位學生只有不到1毫米厚的腦組織覆蓋在脊柱的頂端,而且他的顱腔充滿了腦積水。一般情況下患腦積水的人很難存活,即使活下來了也是嚴重殘疾,不過眼前這位數學系高材生卻過著非常正常的生活。 在羅伯教授眼裡,這樣的案例雖然特殊,但並不少見,因為僅他個人就確定了幾百例大腦半球都非常小、而智力正...

Cathy靜心語 - 看見真實,走向愛的道路

Cathy靜心語 - 看見真實,走向愛的道路 文/ 張盈瑩 Cathy Chang 文章出處:【梅翠亞能量中心】 http://austcathy.blogspot.com 請時常跟宇宙、高靈祈求:祈請宇宙、高靈帶領我看見真實,引領我走向愛的道路。 當我們如實接受真相,這個課題就不會再困擾著我們,我們也提升了自己。 自我欺騙才是傷害自己的最大敵人。

Cathy靜心語 - 「幻象」是為了領悟「真實」的涵義

Cathy靜心語 - 「幻象」是為了領悟「真實」的涵義 文/ 張盈瑩 Cathy Chang 文章出處:【梅翠亞能量中心】 http://austcathy.blogspot.com   「幻象」 (創傷印記、執著、重複播放的記憶、因果業力) 的存在 ,是為了讓你領悟「真實」的涵義。 清理療癒幻象,就能看清幻識,在宇宙的空無中,照見神性 的靈感,跟著靈感行動。 唯有跟著靈感行動,才能築夢落實。